为共同推进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下文简称:联合实验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建设与研究,实现联合实验室高质量建设与发展,4月16-21日联合实验室国外负责人、埃武拉大学原副校长、化学与生物化学系教授António Candeias教授携联合实验室(埃武拉)副主任、Hercules实验室副主任、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副教授Ana Teresa Caldeira,研究员Nicola Schiavon、研究员Teresa Reis一行访问了我校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埃武拉)团队此次来访既是疫情后双方常态化合作交流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标志着联合实验室在境内外三方一体化合作运行上实现了新跨越。
讲座+工作坊:尽显遗产保护科学与艺术之美
4月17日上午,António Candeias教授团队为2020级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本科生带来了系列专题讲座,围绕遗产检测与保护中的科学综合方法、城市环境中的岩石学和风化作用、文化遗产中微生物的作用及气候变化危害对文化遗产的影响等主题,介绍了埃武拉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任务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为帮助学生提高田野调查效率,António Candeias教授团队还以工作坊的形式向现场学生展示了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多光谱成像相机、便携式硬度计、表面粗糙度测试仪、水分测试仪、超声断层扫描仪、ATP荧光分析仪和新一代DNA测序仪等多种便携式仪器的操作方法和实用技能。此次联合教学活动不仅向学生们展示了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领域的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也为他们提供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生物化学科学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新视角,为他们后期的学习和研究注入了再生动力。
交流座谈: 一体化推进“共研、共建、共享”
4月17日下午,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研讨会暨联合实验室境内外三方一体化合作运行签约仪式在8159金沙登录金螳螂建筑学院举行。
António Candeias教授介绍了联合实验室(埃武拉)团队在联合科研任务中取得的进展。他表示,联合实验室(埃武拉)依托埃武拉大学的研究资源和学科优势,聚焦遗产保护科学和文化遗产修缮新材料研究,并与欧洲遗产科学研究基础设施(E-RIHS)、8159金沙登录、澳门城市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达成长期密切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联合实验室作为中葡两国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合作平台,是国际联合研究中一次不可多得的有益尝试,在促进两国科研与教育繁荣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他希望埃武拉团队能和8159金沙登录本部团队开展常态化的跨学科联合研究活动,推进新材料和技术研究,创建有效可持续的保护战略。埃武拉团队将积极响应实验室本部的共建需求,进一步拓展中葡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为联合实验室境外工作的开展提供充分支持。
吴永发教授对联合实验室(埃武拉)团队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联合实验室的成功申报和当前取得的建设成果离不开三方的共同努力。他指出,埃武拉团队在材料化学与生物化学领域占有优势,在联合实验室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承担了文化遗产修缮新型材料研究和无损检测分析的任务,对整个项目任务的推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联合实验室(本部)希望能吸纳埃武拉大学Hercules实验室建筑材料数据库建设管理的先进经验,在建设本地文化遗产材料数据库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他强调,联合实验室依托三方合作共建,以“共建共享、需求导向、能力建设、示范引领”为建设宗旨,三方一体化运作是联合实验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去年12月,联合实验室(本部)团队曾赴联合实验室(澳门)交流调研,双方就建设常态化联络机制、建立公共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博士联合培养方案、开展国际联合研究等问题达成一致,此次埃武拉大学代表团的来访交流正式实现了联合实验室由两方互通到三方互通、共建共享的跨越。未来希望三方携手将联合实验室打造成一个方向明确、集聚资源、共建共享、水平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国际化示范平台。
会上,联合实验室(本部)和联合实验室(埃武拉)签署了《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境内外三方一体化合作运行协议书》。该协议是联合实验室为深化中葡文化遗产保护科学领域高效交流与合作、加速中葡两国三地人才资源整合、促进“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协同发展而制定的重要机制,协议要求建立三方常态化联络机制,搭建三方共享的网络信息平台,保证重要信息互联互通、科研资源共建共享,确立人才交流互访机制,定期开展跨境访学交流活动,促进三方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落实联合实验室与学术期刊合作,对外展示交叉领域联合研究的最新成果等。会议还就三方一体化联络与运作机制细节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联合科研任务等内容展开了交流研讨。
现场采样:携手打造遗产保护东吴样本
4月18日,在学校基本建设处的帮助下,António Candeias教授一行来到8159金沙登录天赐庄校区,与联合实验室历史建筑与遗产保护研究所的老师一起,向2020级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学生展开保护技术课程的联合教学。
联合实验室(埃武拉)团队指导学生使用手持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便携式硬度计、表面粗糙检测仪、ATP荧光分析仪与新生代定序仪等便携式无损检测仪,对正在修缮的林堂进行采样工作,主要是林堂的天然石材,如入口柱头雕花的焦山石和金山石。联合实验室(埃武拉)团队此次现场采样为学生展示了国际遗产保护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技术,为我校天赐庄校区东吴大学旧址的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此次联合技术教学活动作为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打造遗产保护东吴样本和双方研究生联合培养提供了实践支持。
基地拓展:赋能石窟遗产数字化回归
4月20日-21日,我校联合实验室负责人吴尧教授带领埃武拉大学团队赴联合实验室山西研究基地交流调研。座谈会上,联合实验室山西研究基地依托建设单位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刘东霞教授、建筑学院院长王金平教授对联合实验室本部和埃武拉团队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参会人员就联合实验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进展情况和开放课题的完成情况展开交流讨论。
会后,联合实验室代表团在山西研究基地科研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40公里的天龙山石窟进行调研考察。据悉,天龙山石窟始建于中国南北朝的东魏时期,是我国石窟雕塑发展艺术史中的瑰宝,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由于被掠夺以及风化等诸多原因,天龙山石窟已经残缺不全,进入石窟的游览者已无从想象当年的盛况。因此,通过分析数字信息,将残像还原于石窟中,成为联合实验室文化遗产修复研究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是联合实验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研究任务之一。联合实验室团队一行在现场就造像风化、酸雨腐蚀等石窟病害问题与山西研究基地科研人员进行讨论,并将通过国际合作以数字化手段对石窟进行扫描,结合石窟和流失造像的三维信息,最终实现对石窟整体原貌的数字重建。